領導者的床邊故事:《馴龍高手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三部曲

林家安
5 min readFeb 12, 2019

序:改變維京世代的領導風範

在我小的時候,這世界還有龍。— — Hiccup

長達三集、近十年的《馴龍高手》系列終於在今年(2019)完結。電影描繪一個維京人與龍共處的時代,以不同於維京刻板印象(粗壯高大、愛喝酒)的瘦小男孩小嗝嗝(Hiccup)與夜煞沒牙(Toothless)為主線的故事。

我想,許多與老師一樣喜愛這系列故事的人,常是醉心於Toothless的呆萌樣、或喜愛人龍之間的深刻羈絆。但在其中隱而不彰、常被人遺忘的不僅是男主角Hiccup身為人類(博克島,Berk Island)族長一事,就連Toothless也是龍族的王(至尊龍)。

你有想過怎樣的人適合當班長、當小組組長、或是當上司嗎?領導不只是「位階」而已,亦是一種整合各種散亂資源,齊心向前的能力與特質。為了解構「領導學」這項複雜學門,美國著名領導學研究專家Yukl(2006)提出包含「任務導向」、「關係導向」、「轉型導向」的三面向行為架構。恰好,若欣賞過《馴龍高手》人與龍相識、共處到離去的三集故事,便能更好體悟與理解。

(對了,老師實在無法順口地說出小嗝嗝三個字,原諒我這篇難得都用機掰的英文,Hiccup,稱呼人名。)

關係導向行為:彼此馴養

「我看到牠,就像看到自己」

還記得第一集裡他們的初相遇嗎?好不容易射下 Toothless的 Hiccup,決定鬆綁他獵捕到的第一隻龍,因為整個維京部落裡,只有能夠「同理」龍的他看見可愛的地方,開啟了人龍之間的關係。

關係導向」關注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建立;要談「關係」,在文學經典中自然得提到《小王子》了。在小王子的故事裡,狐狸曾與小王子解釋:

「馴養」就是建立關聯(establish ties)。

馴服不是征服,不是用權力去壓倒另一個人,也不是想盡方法令別人屈從。相反地,因為雙方是在自願的基礎上建立聯繫,所以體現一種相互性的思維。如此強連結(Strong-connection)使得Toothless即便獲得能夠自己使用就能保持平衡的尾翼,也不願拋下Hiccup飛行而毀掉了輔具。

*不知道這段劇情?參考發生在第一集~第二集間的【番外篇:龍的禮物

任務導向行為:父親交付的重責

由於本系列劇情主要改編自兒童讀物,難免有角色個性過於單純、平面的問題(白話文就是電影壞人很壞,好人很好啦)。但在這之中,主角對理想的堅持與完成的規劃更顯得重要。

在第二集中,原先身為族長的父親為保護Hiccup而死,使得Hiccup決心繼承父親遺志、保護島上人民。但Hiccup的理想不只是如此,他希望建立一個人、龍能夠共處的烏托邦:這也是第三集《How to Train Your Dragon:The Hidden World》旅程的開始。

「任務導向行為」以完成任務目標所需表現作為關鍵考量,包含擬定計畫、釐清角色與目標等。大抵來說,Hiccup為了創造人龍共存的理想國度,原先的家園,博克島,已不足容納所有居民。他從古書文獻、多年飛行紀錄中策劃了整個族群遷移計畫、而每次與敵人的交手,直到第三集的最後一役,他亦能洞察自己特質、帶領人類與龍搏鬥。

轉型導向行為:帶領眾人成為時代的風

最後,「轉型導向」則以魅力領導、及轉型領導理論為核心,著重在鼓勵團隊成員及協助團隊改變。

事實上,整個三部曲就是一個不斷轉型的過程:從「與龍敵對」到「與龍共生」,最後再「離龍遠去」:若以現代的用語來說,Hiccup就是「網紅」,以強大的號召力推動維京社會改變。對維京族人來說,Hiccup有位做為族長的父親,其家世背景固然重要,但Hiccup從瘦弱、不被看好到超乎期待的表現更是大大加分,英雄旅程故事讓整族族人願意全心跟隨。

當然,坐在銀幕前的你我也正是為其魅力傾倒的一份子。

對了,結束前幫你再複習一次三個領導者的重要行為

結語:人與龍的史詩結局

即便不捨,三部曲也終將落幕。為了保全族群、不再長年征戰,Toothless與 Hiccup決心率領人與龍,分別退居世界的兩地。結局雖帶有些許「理想鄉不再」的感慨,也顯示領導者不能只是一味追尋夢想,須顧及現實的訓示意味,卻也同時使人期盼:是否,哪一天我們也真能再次與龍相遇呢?

我想,這便是《馴龍高手》系列裡的兩位領導者魅力所在的地方吧!

有收穫的話,鼓個掌吧!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。
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、或是娛樂體驗,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。

--

--

林家安

待在師範體制的12年,讓我創造出不一樣的學習方式。專長領域:數學/音樂/資優教育,擅長以遊戲/影評/教學等方式進行。